发布时间:2025-05-26
一、进口天然乳市场规模稳步扩张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及消费升级趋势加速,进口天然乳制品在中国市场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口乳制品总量同比增长12.3%,其中天然乳品类(包括巴氏杀菌乳、发酵乳及奶酪等)占比超过40%。主要进口来源国集中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及法国,这些地区凭借严格的牧场管理标准和成熟的加工技术,成为国内消费者信赖的优质乳源供应地。
业内人士分析,进口天然乳的增长不仅源于国内乳制品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更得益于跨境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通过线上渠道,消费者可直接选购海外原装产品,进一步推动了市场渗透率的提升。
二、消费需求驱动市场扩容 当前,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关注点已从“基础营养”转向“功能性与品质安全”。进口天然乳因主打“零添加”“高蛋白”“有机认证”等卖点,成为中高端消费群体的首选。据某电商平台统计,2025年上半年,含“天然”“有机”标签的进口乳制品搜索量同比上涨65%,相关品类销售额增幅达28%。
此外,年轻家庭和健身人群成为进口天然乳的核心用户。年轻父母更倾向于选择符合国际婴幼儿食品标准的进口乳制品,而健身爱好者则关注低脂高蛋白类产品。市场细分需求的崛起,促使进口商加快品类创新,例如推出植物基天然乳、低乳糖配方乳等差异化产品。
三、政策支持与行业规范并行 为保障进口乳制品质量安全,我国近年来持续优化监管体系。2025年发布的《进口乳品检验检疫新规》明确要求,所有进口天然乳须提供原产地卫生证书、成分检测报告及全程冷链物流记录。同时,海关总署通过“单一窗口”数字化系统提升通关效率,部分口岸实现“即报即放”,缩短了产品上市周期。
另一方面,政策红利也为行业注入活力。2025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全面生效,进一步降低了成员国间乳制品的关税成本。以新西兰为例,其出口至中国的液态乳关税从10%逐步降至零,直接带动相关产品价格竞争力提升。
四、供应链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市场前景向好,进口天然乳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全球海运成本波动、国际牧场气候异常等问题,导致部分品类供应稳定性承压。2025年年初,受南半球干旱影响,澳大利亚天然乳产量同比下降7%,一度引发国内市场短期价格波动。
对此,国内进口企业通过多元化采购、加强仓储物流建设等方式增强抗风险能力。例如,部分企业在中东欧地区开辟新供应渠道,并与国际物流公司合作建立专属冷链运输网络,确保产品从出厂到终端销售的品质可控。
五、未来趋势品质化与本土化融合 行业预测,未来三年进口天然乳市场将呈现两大趋势其一,品质化需求持续深化,消费者对“可溯源”“碳中和”等概念的关注度提升,倒逼供应链透明化改革;其二,本土化合作加强,海外乳企通过与中国牧场或加工厂合资生产,推出符合本土口味的产品,例如添加中式养生食材的发酵乳系列。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新焦点。区块链技术被应用于进口乳品溯源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查看牧场环境、检测报告及运输轨迹,进一步巩固市场信任度。
六、专家呼吁理性看待进口与国产乳制品 针对部分消费者“唯进口论”的倾向,食品营养领域专家强调,国产乳制品近年来在品质管控、工艺创新上已取得长足进步,与进口产品形成互补格局。建议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无需过度追捧进口标签。
目前,国产乳企正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生产线、建立自有有机牧场等方式缩小技术差距。未来,进口与国产乳制品的竞争或将转向细分场景,共同推动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
(全文约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