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8
政策放宽与检验标准同步升级 近期,多国与中国签署的进出口贸易协定中,针对乳制品品类的关税及检验流程出现调整。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6月,我国天然乳进口总量同比增长12.3%,其中常温乳与低温乳占比分别达58%与42%。政策层面,部分国家进口乳制品的关税税率较去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同时检验检疫标准新增了15项微生物与营养成分检测指标,进一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业内人士指出,进口天然乳的供应链效率提升与市场准入门槛的精细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选择,但也对进口企业的合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消费需求转向高品质与功能化 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的普及,进口天然乳的消费结构呈现显著变化。市场调研显示,2025年上半年,高蛋白、低脂及有机认证的天然乳产品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20%,部分高端品类在线下商超的铺货率提升至35%以上。此外,针对儿童与老年群体的功能性乳制品(如添加益生菌、钙铁锌等成分)进口量增长较快,成为细分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消费区域分布上,一线城市仍占据进口乳品消费主导地位,但二三线城市渗透率同比提升8.6%,电商平台与社区团购渠道的物流网络完善,加速了市场下沉进程。
国际供应链波动催生行业新挑战 尽管市场整体向好,进口天然乳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全球航运成本上涨导致部分品类到岸价格同比增加5%-8%,加之部分产区受气候异常影响,原奶产量波动加剧了供需不平衡风险。此外,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乳制品的“新鲜度”要求持续提升,推动企业加码冷链仓储建设。据统计,2025年国内港口冷链仓储容量较去年同期扩容12%,但区域性分布不均问题仍需进一步优化。
行业专家建议,企业需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供应链预测能力,同时探索多产地采购模式以分散风险。
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差异化竞争 为应对市场竞争,进口天然乳品类加速技术迭代。例如,采用膜过滤工艺保留乳清蛋白的超滤牛奶、通过低温杀菌延长保质期的ESL乳(延长货架期乳)等创新产品陆续进入市场。此类产品凭借营养保留率高、口感接近生乳等特点,迅速获得中高端消费群体青睐。
与此同时,部分进口品牌引入区块链溯源技术,消费者可通过扫描包装二维码查看奶源牧场、生产日期、运输路径等全链路信息,以此增强市场信任度。
未来展望市场规范化与可持续化并行 从长期趋势看,进口天然乳市场将呈现两大发展方向。其一,监管机构或进一步细化乳制品标签标识规则,要求明确标注脂肪含量、添加剂使用及产地溯源信息,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其二,环保议题倒逼行业探索绿色供应链,包括降低运输环节碳排放、推广可回收包装等。
据行业预测,2025年进口天然乳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50亿元,年增长率维持在8%-10%区间。如何在规模扩张中平衡质量、成本与可持续性,将成为行业参与者的核心课题。
(注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公开行业报告及官方统计,不涉及具体企业或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