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8
政策放宽推动进口量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高品质乳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进口天然乳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8月,我国天然乳进口总量达42.6万吨,同比增长17.3%,其中常温奶、低温鲜奶及有机乳制品占比显著提升。业内人士分析,这一增长与多国乳制品输华准入政策放宽密切相关。今年以来,包括欧洲、大洋洲及南美地区在内的多个国家新增获准对华出口乳制品资质,进一步丰富了国内市场供给。
与此同时,进口关税的调整也为市场注入活力。根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部分成员国乳制品进口税率逐年下调,叠加跨境电商渠道的便利化措施,进口天然乳的终端零售价格趋于平稳,消费者购买意愿持续增强。
消费升级催生多元化需求 在消费端,"健康化""品质化"趋势成为推动进口天然乳增长的核心动力。调研机构发布的《2023年中国乳制品消费白皮书》指出,超过68%的消费者在选购乳制品时优先关注"零添加""有机认证"及"产地溯源"等标签,而进口产品凭借严格的国际质检标准与品牌口碑占据优势地位。以低温巴氏杀菌乳为例,其进口量在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幅达29%,部分高端超市货架铺货率提升至80%以上。
此外,细分品类需求呈现差异化特征。儿童配方液态奶、低乳糖天然乳及草饲奶牛产乳等产品销量增速明显,部分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此类商品复购率较普通产品高出40%。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消费者对营养功能的精细化诉求,正在倒逼进口商加快产品结构优化。
冷链技术与渠道革新保障品质 进口天然乳对运输及储存条件要求严苛,尤其是低温乳制品需全程保持2-6摄氏度的恒温环境。近年来,国内港口冷链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市场扩张提供了关键支撑。以天津港、上海港为例,其自动化冷库容量较五年前扩容近3倍,通关时效平均缩短12小时。物流企业还通过引入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从海外牧场到国内货架的全链条温度监控,进一步降低品质损耗风险。
在销售渠道方面,"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成为主流。大型商超通过增设进口乳品专区强化体验感,而社区团购平台则借助"周期购"服务锁定长期消费群体。某头部电商的统计显示,2023年"6·18"大促期间,进口天然乳销售额同比激增55%,其中三四线城市订单占比首次突破35%,下沉市场潜力逐步释放。
行业挑战与规范化发展并行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进口天然乳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国际原料奶价格波动、海运成本上涨等因素导致企业利润空间承压;另一方面,部分产品因中外标准差异陷入"合规争议"。例如,某些国家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或包装材料尚未通过我国监管部门审批,引发阶段性下架风险。
对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加强了对进口乳制品的抽检力度,2023年第二季度共发布12批次不合格产品通报,主要涉及标签标识不规范及微生物指标超标问题。行业专家建议,进口商需提前熟悉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等相关法规,建立从采购到仓储的全流程合规管理体系。
未来展望高端化与本土化并存 展望2024年,进口天然乳市场将呈现"双轨并行"态势。一方面,高端有机乳、A2蛋白牛奶等小众品类通过精准营销持续渗透高收入人群;另一方面,部分国际品牌加快本土化布局,通过在国内建设研发中心或合作牧场,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定制化产品。
分析机构预测,未来五年我国进口天然乳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10%-12%,成为全球乳业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内外双循环政策的深化,这一领域有望在供给升级与消费扩容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