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介绍经营商品泰国风情公司相册合作单位行业动态用户留言联系我们

进口天然乳市场持续升温:健康消费驱动行业新变局

发布时间:2025-03-23

"进口天然乳制品需求激增 供应链升级助力品质消费"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关注度的提升,进口天然乳制品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显著提高。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0月,我国天然乳制品进口量同比增长18.7%,其中液态奶、奶酪及乳清蛋白等品类增速尤为突出。业内人士分析,这一趋势既反映了消费升级的深层需求,也暴露出国内乳制品产业链在高端化、差异化领域的短板。



健康消费理念催生进口乳品热 在"天然""零添加""有机"等标签的推动下,进口天然乳制品逐渐成为中高收入家庭的首选。消费者调研报告显示,超过67%的受访者将"原料来源透明""加工工艺规范"列为选购乳制品的核心考量因素。相较于普通乳制品,进口天然乳因严格的牧场管理标准、可追溯的生产流程以及低人工干预的加工方式,契合了现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营养价值的双重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细分品类呈现差异化增长态势。例如,产自北欧的低温巴氏杀菌鲜奶因保留更多活性物质,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草饲乳源产品则以"天然牧场""非转基因饲料"为卖点,在电商平台销量翻倍。行业分析指出,此类产品的高溢价空间(较国产同类产品高30%-50%)并未显著抑制市场需求,反而验证了品质消费的强劲潜力。



政策与供应链协同优化进口通路 为应对激增的进口需求,我国在通关便利化、冷链物流基建等领域持续发力。2023年新修订的《进口乳品检验检疫规程》将部分低风险产品的通关时长压缩至48小时内,同时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全链条溯源。部分港口试点"保税仓储+快速分拨"模式,使保质期较短的乳制品周转效率提升40%以上。


供应链升级亦体现在渠道多元化。除传统商超外,跨境电商平台通过"产地直采+保税仓备货"模式,将进口天然乳的配送范围扩展至三四线城市。某头部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618"大促期间,进口乳制品在下沉市场的订单量同比激增210%,其中低温乳品占比首次突破35%。此外,社区团购、会员制仓储超市通过大规格包装、定制化组合进一步降低终端价格门槛。



本土乳企面临转型升级压力 尽管进口乳制品仍以高端市场为主,但其快速增长已对本土企业形成倒逼效应。国产乳制品在常温奶领域虽占据绝对优势,但在低温鲜奶、功能性乳品(如A2蛋白奶、低乳糖产品)等赛道仍存在技术缺口。近期发布的《中国乳业产业白皮书》指出,国内牧场单产水平、生乳菌落总数控制等指标与欧盟标准仍存在10%-15%的差距。


对此,部分国内企业加速布局"进口替代"战略。例如,通过引进海外优质种牛、与跨国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天然发酵工艺等方式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国产奶源带(如内蒙古、黑龙江)的有机牧场认证数量在过去两年增长近3倍,试图以"本土天然"概念争夺市场份额。行业专家建议,未来需加强乳品分级标准体系建设,通过明确标识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



市场挑战与长期机遇并存 尽管前景向好,进口天然乳市场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国际物流成本波动直接影响终端价格稳定性,2023年海运费用较疫情前平均水平仍高出22%,导致部分中小进口商利润空间承压。其次,消费者教育亟待深化,部分商家滥用"天然""有机"宣传引发的投诉事件,暴露出市场监管盲区。


长期来看,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优质蛋白摄入的倡导,以及Z世代对细分功能乳品(如助眠、控糖类产品)的追捧,进口天然乳市场有望持续扩容。预计到2025年,该品类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元,占乳制品进口总额的比重或提升至45%以上。如何平衡进口依赖与本土创新,将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


上一篇: 广东乳胶供应商加速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如何挑选高质量的进口天然乳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