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3
行情综述
本周国内橡胶主力合约1109价格表现整体偏强,前3个交易日价格基本在32500-33000区间作窄幅运动,后2个交易日价格小幅下探至32000之下碰触10日均线后反弹,尤其周五价格高开后一路上扬,当日收盘于33365元,为当日最高点,同时也是近期高点。从日K线与均线排列看,目前5日,10日及20日均线多头整齐排列扩散,但日K线接近60日均线。
本周日胶表现弱于沪胶,日胶指数合约5个交易日价格基本位于390-400日元区间运动,从指数表现看,价格仍在区间横盘运动,5日,10日及20日虽然是多头排列,但均线未呈扩散状态,而日K线距离60日均线水平较远,因此价格表现程度要偏弱些。
行情分析
今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预估下调至993.6万吨
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ANRPC)5月报告公布,2011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预期将升至993.6万吨,低于之前预估的1002.5万吨,理由是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产量预估发生调整。这是该协会第二度下调今年产量预估。2010年ANRPC成员国的橡胶产量为947万吨。
ANRPC组织今年前4个月报告中预估2011年产量均在1000万吨之上,5月份报告把产量调低至1000万吨之下,年增长率调为增长4.9%,较之前6-7%的增速有所放缓。从东南亚产胶国产量预估看,前3大产胶国中泰国与马来西亚产量未出现调动,仍保持今年产量337.5万吨与97.5万吨,增速为3.8%。印度尼西亚的产量发生变化,从之前297.2万吨调降至289.1万吨,增速从8.6%调降至5.7%,产量预期变动较大。
美元胶与沪胶价差进一步缩小
截至到本周末,新加坡交易所20号印度尼西亚胶当月合约报价为4674美元,较上周小幅上涨。折合复合进口价为35800元附近,与沪胶主力合约价差为2440左右。从复合进口价与沪胶主力合约价差角度看,近两周价差基本保持在3000上下正常水平内,本周价差基本已在3000元水平之内。之前价差从最高达到6000元水平,从历史价差看,2000-3000元的价差属于正常。
前期复合进口的天胶价格已经比上海交易所天胶现货月价格低,显然国内胶的吸引力较大,但是近期沪胶走势略,而外盘美元胶走势相对稳定,之前的价差在本周得到进一步修复。目前进口复合胶成本一直保持在35000-36000元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内橡胶价格起到支撑的。本周上海全乳胶现货报价小幅上涨,目前价格在35800元/吨,国内现货胶价格水平基本与现在进口复合胶持平,与期货价差水平上并没有出现需要修复的。因此,尽管在宏观环境不理想的状态下,近期国内橡胶价格也未出现大幅下跌的局面。
本周交易所库存保持在历史低位
从季节性角度分析,每年2-4月是天胶供应最少的时期,基本都是去库存化阶段,而5-7月天胶供应逐步增大,目前供应是从全年最少进入新胶开割的阶段,供应紧张局面将会有一定程度缓解。从库存情况看,本周库存小幅增加,截至6月3日,上海交易所橡胶库存为10566吨,增加275吨。本周交易所橡胶期货注册仓单增加400至3280。库存变化确实有季节性因素,从历史库存变化看,全年6-7月处于最低,8月开始库存开始逐步上扬,11月中旬接近全年高位。可是今年库存提前在5月份就进入最低谷,从库存水平看,目前是历史低位。交易所库存基本都是以国内5号标胶为主,而轮胎胶大量用胶是20号标胶,青岛保税区库存仍在15万吨附近,其中13万吨在保税区内,而2万吨在物流园区。
2011年一季度中国轮胎产量增幅大幅缩小
汽车产销增速下滑将逐步传导到轮胎产销层面,从而对橡胶需求带来较大影响。轮胎厂前期面临较大成本压力,3月初轮胎提价前后,胶价开始快速回落,造成轮胎经销商观望情绪浓厚,造成销售形势转淡,并且一季度过后也将进入淡季,轮胎采购意愿不强。轮胎厂在胶价暴跌的过程中并未采购到太多原料,随着美金胶的快速回升,成本压力重新回归,对开工率会带来负面影响,原料采购意愿也不足,层层传导至天然胶需求层面,将会面临一定的需求增速下滑。
从2011年中国一季度轮胎产量数据看,今年中国一季度轮胎外胎产量为1.69亿条,同比增长1.45%,与去年32.14%的增幅比较,今年一季度增幅大幅度缩水。中国一季度子午线轮胎产量为8814.5万条,同比增长12.28%,与去年同期42.2%的增幅相比较,也有大幅缩水现象。
操作建议
目前橡胶下游的表现并不理想,情况与之前相差不大,从需求角度看并没有利多因素。然而,期货市场除了考虑基本面外,更多还有资金层面的考虑,连续几周的震荡格局,即使在国内控制通胀的环境下价格仍未出现大的下跌,那么投资者很可能会开始转变想法,做多资金可能陆续进场。另外,近期公布美国的就业及工业数据都未有好转,这使得投资者引发QE3的预期,因此,市场前期做空的情绪逐步淡化。
从技术面看,目前国内橡胶价格在经过几周震荡后,均线开始呈现多头发散排列,周五收盘价格基本突破了前期震荡平台的上限,但60日均线或可有一定压制作用。我们建议投资者前期的空头或可逐步退出。
新闻总汇
全球汽车产量或下滑30% 中国零部件将受益
全球知名经济咨询机构IHS环球透视在近日预测,如果在六周之内,受地震影响的汽车配件工厂不能恢复生产的话,全球汽车产量将每天减少10万辆,下降幅度将达30%。全球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将受此影响,主要汽车制造商都难逃此劫。同时分析机构认为,日本企业为了恢复本土生产能力,在海外的扩展步伐可能放缓;另一方面汽车供应体系在全球的分散化需求将有望提高,这将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增加新的产业转移机会。
5月日本国内汽车销量下跌38%
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5月份日本国内的汽车销量同比下跌了38%,至14.22万辆,该数据不包括微型车销量。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表示,此次国内汽车月销量为连续第八个月出现下滑,并且跌至自1968年以来5月份的最低销量水平,3月份的日本地震对汽车生产造成的影响,因此汽车销量出现巨幅下滑。数据显示,2011年5月份,日本头号车企丰田汽车公司在日本的汽车销量为4.87万辆,同比下跌了57%;日产汽车销量为2.80万辆,同比下跌了16%;本田汽车销量同比下滑了35%,至2.13万辆。“大地震对日本汽车销售情况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总经理Saito表示,“或许当汽车产能于6月份开始逐渐恢复时,汽车销量会出现反弹。”
5月美国新车销量九个月以来首次下跌
各大车企于近期公布了2011年5月份在美国市场的汽车销量,综合销量数据显示,2011年5月美国市场轻型车(主要包括乘用车、SUV和皮卡)的销量为106.18万辆,同比出现了4%的下跌。据了解,5月份美国汽车市场销量自2010年8月份以来首次月销量同比出现下滑,汽车年销量折合率跌至1178万辆,为2011年的最低水平。在今年前四个月中,有三个月的年销量折合率突破1300万辆。2011年1月-4月,美国车市轻型车销量为421.81万辆,同比增幅高达20%。汽车产业分析们表示,美国市场汽车销量于5月份出现下滑的原因主要包括燃油价格上涨、汽车库存短缺、汽车零售价提高和经济形势紧张等因素。美国三大车企中,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5月份在美国的销量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销量则出现了增长。2011年5月,通用汽车的美国销量为22.12万辆,同比下跌了1%;福特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则下跌了3%,至19.15万辆;克莱斯勒汽车销量增长了10%,达到了11.54万辆。此外,日本三大车企5月份在美国市场的汽车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而韩国车企现代起亚销量继续维持了高速增长。2011年5月,丰田汽车美国市场销量下滑了33%,跌至10.84万辆;现代起亚汽车销量增长了34%,达到10.7万辆。
海南橡胶进军东南亚
海南橡胶5月26日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受让泰国第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商泰华树胶25%的股权的方式,进军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东南亚。此举标志海南橡胶实行“走出去”战略后,向国际门槛又迈出一大步。海南橡胶早在上市前的2009年,就开始布局走出去战略。先是把营销中心移往上海,在新加坡成立了贸易公司,今年3月又在云南成立公司,收购和兼并当地橡胶加工厂。据悉,目前全球天然橡胶的年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中国是最大消费国,每年市场需求大约356万吨;而国内的供给量只有60万吨,大多还是依赖进口。业内分析人士称,海南橡胶此次收购泰华树胶股权,是为了增加对天然橡胶资源的控制总量,从而提高在国际天然橡胶市场的话语权,同时提高公司的国际影响力。另据了解,泰华树胶是在泰国注册的公司,注册资本为16.5亿泰铢,为泰国第三大橡胶生产商。公司发行16.5亿股普通股,并计划2012年9月30日前实现在泰国证券交易所(SET)上市。此次股权转让卖方林立盛为泰华树胶实际控制人,拥有泰华树胶60%股份。泰华树胶201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合74.1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合9814万元人民币。海南橡胶2010年净利润7亿元。
(以上资讯来自互联网)